学校关于举办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
日期:2022-09-06  发布人:教务科  浏览量:49

 

 

                              教办职成〔2022〕281号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关于举办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有关高等学校中专部

为贯彻实施新《职业教育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分工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全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现就举办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安排

(一)竞赛设置。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简称教学能力大赛)设置思想政治课程组、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一组、专业课程二组4个组别,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承办,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协办。

其中,思想政治课程组是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提升”活动的通知》(豫教工委〔2022〕4号),结合我省中职实际,面向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比赛方案执行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方案(见附件)。各地、各学校在大练兵的基础上,推荐教师参加。

(二)参加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高等学校中专部等)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

二、竞赛组织

本次大赛包括学校竞赛、市县竞赛、省级竞赛。省级竞赛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以下称各市县)为单位,组织所属中等职业学校(含市县属高等学校中专部,下同)参加;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含省属高等学校中专部,下同)单独参加。

(一)学校竞赛。各学校都要开展教学竞赛。要积极动员全体教师参加,形成富有职教特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提高全体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市县竞赛。各市县教育局组织开展本地教学能力大赛。要对所属学校做好宣传动员,提出开展学校教学竞赛的相关要求,办好市县教学能力大赛,扩大竞赛覆盖面、参与率,提高吸引力。要表彰先进,交流开展教学竞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省级竞赛。省级竞赛方案见附件。

省级竞赛定于9月下旬举办(具体时间根据国赛确定),同时是河南省参加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选拔赛。

三、省级竞赛评判与奖励

(一)竞赛评判。省级竞赛由省教育厅聘请职教专家、教学竞赛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负责竞赛评判工作。同时,加强竞赛事务仲裁、监督工作。

(二)奖励设置。省级竞赛的获奖等次与比例分别为:一等奖15%、二等奖25%、三等奖30%。一、二等奖根据决赛成绩排序确定,三等奖根据网络初评成绩排序确定。综合市县、学校竞赛组织情况、参赛作品和成员资格审核情况、参赛作品获奖情况等因素评定组织奖。

四、竞赛保障

(一)坚持系统观念。把教学能力大赛与各项教研活动、技能大赛、优质课评选、教学诊断试点等工作统筹安排、系统推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局面,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质量。

(二)竞赛经费。省教育厅安排专项经费作为省级竞赛的活动经费,主要用于专家评审费、交通费、住宿费和场地使用、赛场服务、耗材费等费用等,以及举办赛前会议和培训、赛中同期活动、赛后总结等。参加省级竞赛不缴任何费用,交通、食宿费用由参赛学校自理。

(三)理论实践研究与资源转化。加强教学能力大赛理论与实践研究,持续举办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主题论坛,探索教师分工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积极开展教学大赛成果资源转化,推动大赛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和学生。

(四)竞赛督导与评价。省教育厅将加强竞赛事务督导,提高竞赛仲裁、监督水平,促进竞赛更加公平;组织赛后全方位评价,推动竞赛更加有质量。各地、各学校举办相关教学能力大赛的文件、工作总结及竞赛项目、参赛人数等相关统计数据的纸质文件、电子稿等均须在报名时提交至承办单位,同时,将电子稿发至省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电子邮箱:hnjnds@163.com)。省级竞赛结束后将通报相关情况,并作为今后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依据之一。

省级竞赛未确定的相关事宜,由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另行通知。

省教育厅职成教处联系人:刘东洋、王真真,电话:0371-69691878。

省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院联系人:杨金栓、李菁,电话:0371-65900476。

 

附件: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方案

 

 

 

2022年8月29日


 

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赛出高风格,赛出真水平,赛出基本功,推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充分发挥教学能力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各地各校落地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二、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察因材施教的能力。参赛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和教材选用程序说明等文档资料,以及课堂实录和课堂教学片段等视频资料(有关要求详见附件1)。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应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应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各环节,杜绝各种形式主义。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教学等。

3.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推动深度学习,采用相关软件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技能)课程应注意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合理创设数字化学习和实习实训情境,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关注育人成效,检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三、比赛分组及参赛限额

(一)比赛分组

比赛设4个组别。

1.思想政治课程组:参赛内容应为思想政治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内容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不含思想政治课)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技能)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参赛课程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

4.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技能)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参赛内容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

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职组的比赛。

(二)参赛限额

1.思想政治课程组,郑州市、南阳市限报4件;鹤壁市、济源市、各省直管县(市)、各省属中职学校限报2件;其余省辖市限报3件。均不包括在总额中

2.公共基础课程组限总额的25%,最高限额4件

3.专业技能课程一组限总额的50%,最高限额8件

4.专业技能课程二组限总额的25%,最高限额5件。

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内容不得出现课程的重复,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和二组合并统一,不得出现专业类的重复。

同时,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社厅《关于公布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果名单的通知》(教职成〔2018〕1112号)的学校数量和中职规模,郑州市、南阳市限报17件参赛作品;鹤壁市、济源市、各省直管县(市)、各省属中职学校限报6件参赛作品;其余省辖市限报12件参赛作品。凡举办市县、省属学校比赛的增加1个名额(依据举办比赛文件)。今后年度比赛名额,根据参赛情况和获奖情况予以增减。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学校,增加1个参赛名额;获得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的等额增加参赛名额(不受组别限制)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学校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应足额申报,专业课程一组及专业课程二组的参赛作品,尽量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学校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类中平均分布,同一专业类作品不超过3个。同一学校限报6件。

四、比赛办法

1.资格审核。各校和代表队对所属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进行政治审核。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的质疑,由所在代表队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2.内容审核。各校和代表队对参赛团队提交资料的内容进行思想性和科学性把关。参赛内容方面出现思想性问题和明显的科学性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

3.比赛方式。比赛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组织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时,评审参赛材料,确定入围决赛的教学团队。决赛时,教学团队在校内完成2段教学展示拍摄,在决赛现场(或线上)介绍教学实施报告并进行答辩。参赛有关要求详见附件1。

4.公示并发布。决赛结束后公示参赛团队获奖名单,大赛执委会接受实名书面形式投诉或异议反映。单位提出的需加盖公章并写明联系人信息;个人提出的需实名签字并写明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大赛执委会组织调查核实,并提交大赛组委会审定,向申诉人反馈处理结果。

五、报名方式与要求

1.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

2.参赛对象应为中等职业学校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企业兼职教师不超过1名。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50%以上

3.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按有关政策,纳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教育部或所在省确立的其他结对关系的受援方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可引进1名援助方的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4.获得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各成员不能报名参赛,其所有成员所在学校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报名参加公共基础课程组,或不能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近2年曾获得过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要调整成员方能报名参赛(原4人团队至少调整2名成员;原3人团队至少调整1名成员,并可以再新增1名成员;原2人团队可以保留两名成员,但至少新增一名成员)。

5.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各代表队中至少有一个参赛教学团队的主要参与成员来自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如有特殊情况可做说明)。

6.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近3年内实际开设了参赛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

7.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的,取消参8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大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材料公益性共享的权利。

8.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参赛文本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决赛现场的展示答辩,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一经发现,视情节严重程度作出降档,或者取消参赛资格处理。

9.大赛组委会不接受教学团队单独报名和材料上传。各代表队应认真做好审核工作,核对专业备案、人才培养方案网上公示、课程开设、授课班级人数、教学团队成员身份、实际授课、省级比赛遴选等情况,并附相关佐证材料;同时,认真检查参赛作品材料是否泄露信息。参赛作品及教学团队成员的真实性、准确性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由所在代表队负责核查、反馈。

10.欢迎社会各界对违背职业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以虚假教学内容或虚假师生身份参赛、基本依靠校外公司打造包装等行为予以监督,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比赛成绩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奖项评出后发现的,依规追回奖项),减少代表队下一年参赛名额,暂停参赛教学团队所在学校下一年的参赛资格,并通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责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其他

1.各代表队、各职业院校要严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和《学校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期间行为指引(试行)》,统筹做好2022年教学能力比赛各项准备工作。

2.鼓励教学团队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https://vocational.smartedu.cn)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

3.各代表队应指定专人认真填写《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附2、3、4),加盖公章后于2022年9月20日前寄送至协办单位,同时将电子稿发至指定邮箱,并在比赛网站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和作品上传工作,网址:hnzzjxds.contest.chaoxing.com(账号及密码另发),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承办单位联系人:杨金栓、李菁 0371-65900476

协办单位联系人:周赫言

电话:0371-63790593/16638234076

电子邮箱:swxxpxzx@163.com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博颂路6号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

 

附件:1.参赛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2.参赛报名表

3.参赛汇总表

4.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

5.评分指标


附件1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一、参赛文档材料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单倍行距,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教学策略、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时间分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存在不足、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2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以及有场地设备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3-4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教案应符合真实项目、岗位实践教学实际。每次课的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针对本专业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总结参赛内容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文末注明正文“中文字符统计数”),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图表尺寸合适、文字清晰可见,不超过12张。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校及时修订和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有关要求制定或修订。公共基础课程组只需提交授课班级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教学团队提交参赛班级教学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科学规范制定,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另附参赛班级授课计划进度表(注明授课日期、学时)。

二、参赛视频材料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教学),团队负责人录制1学时(40-50分钟)课堂教学实录,团队其他教师各录制1段8-15分钟课堂教学片断视频。课堂教学应在实际教学场所、班级全体学生参加拍摄(镜头移动能看到全班学生,实施分班教学需有说明)。课堂教学视频应呈现参赛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避免摆拍和包装。专业(技能)课程二组至少有2个视频呈现教师实际操作、示范讲解教学。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居家线上教学的,应真实呈现线上教学情况。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镜头可移动、景别可调整,不得片面追求拍摄效果,不得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采用MP4格式封装,1学时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G,15分钟以内教学片断文件大小不超过300M。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学活动名称”来命名。视频录制软件不限,所有视频采用MP4格式封装。视频采用H.264/AVC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帧速率为25帧/秒。音频采用AAC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比特率(码流)128Kbps。

三、决赛程序

决赛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团队在校内场所录制教学展示视频;二是综合素养展示,教学团队在决赛现场(或线上方式)介绍实施报告、进行教学答辩。

(一)课堂教学展示

1.展示准备。进入决赛的教学团队自主选择校内教学展示场所,其场所应具备全景监控,满足全体学生参与的环境要求。执委会委托承办校通过网络检查参赛校的决赛现场。

2.展示实施。教学团队按照统一要求,抽选两份不同的教案,自主选定教案中的展示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段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录像(镜头移动能看到全班学生参与教学),两段教学视频合计12-16分钟,展示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PDF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来命名,限时上传到比赛官网平台。

(二)综合素养展示

综合素养展示原则上在决赛现场集中进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上方式进行答辩。

1.展示准备(1)现场集中展示时,教学团队按照现场决赛时间要求报到并熟悉决赛赛场环境,决赛前一天抽签决定比赛场次;决赛当天,教学团队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并按要求进入备赛室和比赛室。(2)线上方式展示时,教学团队自主选择校内符合要求的场所,决赛前一天抽签决定比赛场次;决赛当天,教学团队按要求进入校内决赛场所,抽签决定比赛顺序,根据比赛顺序登录腾讯会议(比赛室)。

2.展示实施。进入比赛室(或腾讯会议)的教学团队,首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时间不超过8分钟;然后回避等待评委出题,返回后回答屏幕显示的3个问题,时间不超过8分钟。第1个问题由教学团队从题库中抽取,包括职业教育宏观政策、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第2-3个问题由评委现场集体讨论提出,包括参赛内容涉及的理念、策略、模式、目标、成效、创新点,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内容。教学团队回答问题时,可展示佐证资料;评委不再复述或解读,可指定答题者,可追问;未参与教学展示和报告介绍的团队成员,必须参与答题。

 

 

 

 

 

附件2

 

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报名表

参赛作品基本信息

□中等职业教育组

□高等职业教育组

□公共基础课程组

□专业(技能)课程一组

□专业(技能)课程二组

 

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

原专业名称:

原专业名称:

原专业代码

原专业代码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教学任务精确表述)

 

课程总学时

 

参赛学时

 

授课班级人数

 

参赛教师基本信息

学校(单位)全称

 

姓名

 

性别

 

民族

 

教龄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职务

□普通教师□教研室负责人□系(分院)负责人□校领导

1寸照片

(可使用电子版)

职称

□未定级□初级□中级□副高□正高

职业资格

□高级技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学历

□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博士

身份

□在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

承担教学任务

 

拍摄视频名称

 

参赛承诺与说明

校本课程作品未在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是□否

本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作品未在2020、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本人未在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是□否

以上填报作品信息、个人信息均真实无误

□是□否

参赛作品材料没有泄漏地区、学校名称

□是□否

保证参赛作品无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

□是□否

同意大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共享权利

□是□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网址

 

参加省级比赛获奖情况

 

请确认以下情况是否符合比赛要求并提供佐证材料(提交电子资料,如班级花名册):

□专业备案□实际招生□课程开设□团队成员参与教学□授课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拍摄

个人签字

 

(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

日期: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处室签署意见并盖章)

日期:

 


附件3

 

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汇总表

 

省(区、市)

中高职

组别

思政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教学任务精确表述)

学校名称

(规范全称)

有无创新教学团队成员

双师型教师人数

教学团队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填表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附件4

 

2022年河南省各市县(学校)教学能力大赛

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

市县(学校):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中职

高职

本市、县学校数

 

 

开展校级比赛学校数

 

 

校级比赛作品总数

 

 

校级比赛参赛教师数

 

 

开展地市级比赛城市数

 

——

市、县级比赛作品总数

 

——

市、县级比赛参赛教师数

 

——

市、县级比赛时间

 

 

市、县级比赛地点

 

 

市、县级比赛作品总数

 

 

市、县级比赛参赛教师数

 

 


5

 

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比赛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指标

分值

评价要素

目标与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安排,夯实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专业特性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情况与个体差异,准确预判教学难点。

内容与策略

20

1.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落实公共基础课程课标,突出思想性、基础性、职业性和时代性,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内容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使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科学有效。

实施与成效

30

1.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先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反映日常教学实际。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实行因材施教。

3.教学环境真实,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有所得。

4.关注教与学行为数据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考核与评价。

5.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合理运用前沿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教学素养

15

1.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仪态自然。

3.教学研究深入,学术功底扎实,参赛资料客观记载、真实反映、反思深刻;决赛现场展示聚焦主题、观点正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表达流畅。

特色创新

15

1.在落实立德树人、文化素养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有行之有效的做法,能够调动学生全面深度参与,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2.在落实国家教学标准、推进“三教”改革、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有特色、有创新。

3.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二、专业(技能)课程组

评价指标

分值

评价要素

目标与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教学内容,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培育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工程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情况与个体差异,准确预判教学难点。

内容与策略

20

1.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2.教学内容落实课程标准,体现相关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促进书证融通,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内容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习实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匹配,强化核心技术技能训练。

3.教材选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科学有效,突出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方式。

实施与成效

30

1.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先进,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反映日常教学实际。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落实理实一体化,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3.教学环境真实,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学生乐学、学会。

4.关注教与学行为数据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

5.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合理运用前沿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习实训,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与管理效能。

教学素养

15

1.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仪态自然。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4.教学研究深入,学术功底扎实,参赛资料客观记载、真实反映、反思深刻;决赛现场展示聚焦主题、观点正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表达流畅。

特色创新

15

1.在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课程思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方面有行之有效的做法,能够调动学生全面深度参与,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行动能力的明显提升。

2.在落实国家教学标准、推进“三教”改革、运用信息技术等方面有特色、有创新。

3.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   主动公开   2022年8月30日印发

收藏本页